《天然气工业》
天然气保供,准备好了吗?
11月15日,北方地区将进入全面供暖期,天然气又将迎来“保供”大考。
今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如何?不妨先听听业内专家的判断。
就在前几天,在由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单位举办的“2019年冬季天然气供需形势论坛”上,来自“三桶油”、下游企业、生态环保、气象等领域的大咖汇聚,对今年的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他们普遍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进口多元化、加快管网互联互通、提高储气调峰能力、加强需求管理等多项措施,今冬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民生用气是有保障的。
首先咱们看看需求端--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促进其协调稳定发展,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日高峰用气量首次突破10亿立方米。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5%,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7.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日最高用气量达10.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京津冀地区天然气消费量为439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5.6%。浙江、河北、河南、陕西四省的消费规模均首次超百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消费规模超过百亿立方米的省份增至10个。
据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钧分析,近三年,受煤改气、清洁采暖等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动,冬季用气需求持续攀升,集中体现在居民取暖及工业两方面。 以北方城市燃气企业为例,冬夏季天然气用量峰谷比已超 1:10 。预测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3 月,我国天然总需求约 1513 亿方,预计高峰月出现在 2019 年12 月份,全国高月高日总需求量有望突破 11 亿方 。
再看供应端--
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千方百计增产增供,严格签订履行合同,建好用好储气设施,细化做实应急预案,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三桶油”是天然气供应的主力。中石油方面,加大了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全力以赴推进长庆、塔里木和西南等主力气田增储上产,加大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储运设施等投入,加快长庆苏里格、神木,四川高磨溪震旦系以及页岩气示范区产能建设,冬季期间国产气保持快速增长,资源总量力争达到480亿方,同比增加15亿方。同时,提高储气库强注强采和大进大出能力,入冬前将管网管存、接收站罐存和储气库库存提升至较高水平,储气库采气增加气量超过20亿方,增幅超过30%。在加强进口资源统筹方面,密切跟踪中亚天然气资源的供气能力,按最大能力安排中缅天然气管道运行,入冬前将现货LNG资源采购到位,同时确保12月初中俄东线正常供气。
中石化方面,今冬明春期间将持续加大资源筹措,包括增加现货采购、储气库应急采气等,做好保障供应工作,计划合同供应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另有部分储备资源量,需要与用户进一步对接。资源增量主要向北方七省市投放,占比超40%。
中海油则将充分发挥进口LNG与海上生产的天然气、陆上生产的煤层气之间的互保互供优势,灵活调配资源,综合保障天然气的充足供应。2019-2020采暖季,中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245亿方,同比增加4亿方。
长远来说,天然气稳定供应的治本之策是构建完善的产供储销体系,这涵盖上游增产增供、中游基础设施配套、下游市场建设以及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等方方面面。2018年我国出台了一份对天然气行业有着深远影响的重磅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各方面都做了出了系统的部署,
自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大力推进“三桶油”公司天然气管网和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设施相互连通,“三桶油”公司在冬季通过LNG接收站代储代销、资源串供、管道代输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富余能力,相互提供供气串供服务,极大增强了供气安全性。
从天然气消费结构看,《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分析,工业燃料占比38.6%,城镇燃气占比33.9%,发电用气占比17.3%,化工用气占比 10.2%。也就是说,在用气高峰期,民生用气需求只占全部需求的四成左右,这一部分需求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满足的,也是必须满足的。
可以说,这个采暖季,天然气供需是基本平衡的,但这个平衡依然是“紧平衡”。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杨建红指出,尽管全年供大于求,但是供应超出需求的量占总需求不到1%,2019年年度天然气供需仍属于“紧平衡”。结合往年天然气用气规律,由于明年1月份是春节,因此今冬明春整体上保供压力不大,主要取决于高月或者局部时段。
上一篇: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