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

恒天然深层挖掘中国消费终端市场

深耕中国市场30年的恒天然,为巩固这一最大也是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正进一步向贴近中国消费终端的业务方向发展。

5月23日,恒天然发布的2019财年三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恒天然集团正在对其全资拥有的中国应县牧场和玉田牧场进行战略复核,以及对持有贝因美股份的选项进行复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恒天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0亿新西兰元,同比上升1%;销量166亿升液态奶当量(LME),同比增长4%;调整后息税前利润5.22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9%。其中,在中国市场上,牧场销量为1.92升液态奶当量(LME,包括分部间销售),同比下降3%;毛利率为1300万新西兰元,上涨了7%;息税前利润2300万新西兰元。

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生产商之一,也是新西兰“国宝级”公司的恒天然,最近几年正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和全球产业竞争的考验。而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这家拥有百年历史乳业巨头能否复兴的一个关键因素,贡献了几乎全部的净增长。

中国是战略级市场

据财报显示,恒天然2018财年税后净亏损为1.96亿新西兰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9.02亿新西兰元,下降22%。资产负债率从去年的44.3%上升至48.4%,资本回报率从8.3%降至6.3%。

对此,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迈尔斯.赫里尔表示,其业绩表现未达标准,未能兑现对奶农和股东的承诺。除了向达能支付的2.32亿新西兰元仲裁赔偿款,以及对贝因美投资减值的4.39亿新西兰元外,恒天然盈利不佳还存在黄油价格未像预期下降,影响了销量和利润率;季末提高原奶收购价,对利润率增加了压力;以及某些业务的运营费用增加,相应收益不及预期等原因。

尽管业绩整体表现未达预期,但恒天然中国餐饮服务部的业务表现随着黄油需求量的反弹而恢复。这使得定价和库存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及通过在大中华区降低投入成本和改善关键品类的销售业绩,提高了毛利率。在消费品业务上,随着旗下婴幼儿奶粉品牌安满商业模式的转变,中国大陆地区的毛利率也持续上升。

为了提升业绩,恒天然方面表示,将对主要资产和合作伙伴关系重新评估,分析其是否达到投资回报目的,以及是否可以在未来两三年内扩大规模并增加价值,其中涉及对贝因美的投资进行战略复核;同时,解决表现不好的业务,减少债务并改善资本回报率;此外,在更现实的预测上开展业务,对潜在风险和机会有清晰认识。

2011-2018财年恒天然全球总营收与净利润

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尔斯·赫里尔表示,中国仍然是恒天然的关键市场。“中国市场是恒天然最大的市场,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乳制品消费仍具有广阔前景和强大吸引力。我们通过建立并运营高质量的示范牧场,为中国的乳品行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实践证明,鲜奶品类在中国消费市场上有广阔的机会,且前景持续可观。”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恒天然乳品原料业务开始进军中国市场,截至2018财年,大中华区市场的销量已占据集团总销量的约四分之一。而近年来,除了原料业务以外,恒天然力图将餐饮服务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也打造成增长引擎之一。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近30年时间里,恒天然不断夯实着自身的统治地位,逐渐将雀巢、美赞臣、雅培、玛氏、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知名乳企纳入自身客户版图。业务布局主要分为餐饮服务、消费品牌、中国牧场及乳品原料四部分。2001年完成重组之后的恒天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主要的方式包括股权投资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直接投资。2007年,恒天然斥资开始在河北建立牧场,是首个在中国建立牧场的跨国乳品巨头;2014年入股国产奶粉龙头公司贝因美。由于贝因美出现亏损,股价下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恒天然遵照法定会计准则计提了相关损失,这促使恒天然开始全面反思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伴随着中国区管理层的人事调整,恒天然在中国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为最近三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016年,拥有20多年跨国公司工作和管理经验的朱晓静被任命为恒天然大中华区总裁。在朱晓静的领导下,恒天然迅速开展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市场的调整,从产品、产业链、品牌和渠道等关键环节上重塑中国市场战略。公开的信息显示:目前,在恒天然大中华区的管理层中,约七成为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中国人,其中消费品、餐饮战略客户部、HR、政府关系等重要高层都由中国人任职。这也是最近几年恒天然在中国市场获得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理念天然生态的健康汾酒理念
下一篇:没有了